勿忘国耻警钟长鸣——写在“9.18”事变爆发94周年纪念日

九月的中国,秋意渐浓,历史的回响叩击着每个中华儿女的心扉。9月18日9时18分,尖锐的防空警报划破沈阳天际,全市范围内拉响的防空警报持续3分钟。与此同时,全国各地都在举行形式多样的纪念活动,共同缅怀历史,警示未来。所有机动车辆应声停驶鸣笛,整座城市仿佛被按下了暂停键。行人驻足默哀,司机长按喇叭,笛声与警报声交织成一曲震撼人心的悲壮交响,唤醒人们对94年前那个黑暗时刻的深刻记忆。我这个生于斯,长于斯,工作于斯的沈阳人,心潮翻滚,思绪难平。

每年的今天在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的残历碑前,都要举行勿忘国耻撞钟仪式,就是要警示人们“勿忘国耻”开创未来。

今天撞钟鸣警仪式依旧庄严举行。14名撞钟手共同撞响警世钟14下,钟声深沉而悲壮,象征中华民族十四年艰苦卓绝的浴血抗战历程。社会各界代表千余人静静伫立,在钟声与警报声中缅怀先烈,铭记那段不容忘却的历史。

94年前的今天,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占领了沈阳城,中华民族全民抗战由此开始,经过十四年的浴血奋战,中华儿女用巨大的牺牲,取得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里,每一个中华儿女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愈加懂得爱国不是一句口号,始终凝聚亿万人民的坚强信念。

远在西南边陲,云南勐海大叶茶厂为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八十周年,职工们放弃休息,不要任何报酬,加班加点,精心制作了特别纪念茶饼。每片茶饼上都刻着醒目的“纪念抗日战争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八十周年”字样。

将历史的厚重与茶香的醇厚融为一体,让品茶人在茗香回甘中感受历史的深远意义,把祖国建设得更加强大,让我们的民族不再受人欺辱,让和平的阳光永远照耀每一寸土地。

爱国,首在铭记历史。九三阅兵式上,抗战老兵颤抖的敬礼与新一代军人铿锵的步伐在长安街上交汇,这一刻,历史与现实完成庄严对话。在全国各地,纪念活动以各种形式深入开展:沈阳的小学生们在残历碑前献上自己制作的和平鸽;东北烈士纪念馆的志愿者们复原抗战时期的地下情报网络图;哈尔滨七三一部队遗址旁的中学开设“证据班”,用科学实验还原历史真相。

九三阅兵令人震撼,爱国也变成了越来越多人的实际行动。中国信息协会经济与国防协调发展专业委员会,深耕国防教育多年,在九一八全民爱国行动日,举办了数字国防大学生教育竞赛,让大学生们铭记历史上的这一至暗一刻,掌握知识,报效祖国,北京高校学生自发组建“抗战口述史”采集团队,三年走访127位老兵;南京市民在雨花台烈士纪念馆前举办“和平夜课”,用烛光拼出“1931-1945”的数字;成都的漫画师将阅兵场景绘成系列绘本,让爱国主义教育走进千家万户。曾参与阅兵装备保障的工程师张建军,带领团队将阅兵导航技术改良应用于民用无人机领域,产品已出口到30多个国家;阅兵式上的女兵标兵李媛退伍后,在家乡创办国防教育研学基地,三年来已接待中小学生2万余人次;贵州大山里的教师王振华,带领学生用3D打印技术复原抗战遗址模型,作品在全国创新大赛中荣获一等奖。在重庆,“抗战兵工厂遗址”志愿者刘伟十年如一日守护着民族工业记忆,累计服务时长超过1万小时;在浙江安吉,“绿水青山守护队”用军事级测绘技术绘制生态地图,协助政府完成20万亩生态林保护规划;在深圳,程序员陈明开发“抗战AR体验”小程序,让用户通过手机就能沉浸式体验抗战历史场景。

爱国,贵在传承精神。北京90后文物修复师团队耗时两年修复270件抗战文物,让杨靖宇将军的棉袄、赵一曼的家书重新焕发光彩;云南腾冲的农民歌手将远征军故事编成山歌,唱遍滇西村村寨寨;全国各地博物馆推出“抗战文物会说话”系列短视频,让革命文物活起来。

爱国,重在实干报国。沈阳机床厂的技术团队攻克高端数控机床技术难关,产品应用于国产大飞机制造;退伍军人们创办国防教育工作室,研发的沉浸式抗战体验课程已惠及10万青少年;九三阅兵装备保障团队将导弹导航技术转化为地震预警系统,成功应用于西南地区地质灾害防治。

从重庆红岩联线志愿者二十年如一日守护抗战遗址,到浙江舟山渔民自发组建海上救护队;从深圳程序员开发“抗战AR地图”,到全国各地社区开展的“历史见证者”口述史项目——无数普通人正在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新时代的爱国主义。

当沈阳的防空警报响彻云霄,当警世钟声回荡在神州大地,当勐海的纪念茶饼传递大江南北,当千千万万中国人以各种方式表达爱国情怀,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对历史的铭记,更是对未来的担当。每一个岗位的精益求精,每一次社区的守望相助,每一份对历史的敬畏传承,都在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磅礴力量。

让九一八事变爆发九十四周年纪念日成为每个中国人铭记历史、奋发图强的精神坐标,让我们在回望历史中汲取力量,在脚踏实地中开创未来,共同谱写无愧于先烈、无愧于时代的新篇章。

作者:于海洋,研究生学历,毕业于天津大学工商管理专业,获硕士学位。现任中国信息协会经济与国防协调发展专业委员会副会长。曾任沈阳市政府部门副厅级领导干部,在沈阳某开发区任职,兼任沈阳香港新世界房地开发公司(王家庄建设总指挥部副总指挥)。

在企业经营领域,为沈阳城市建设注入强劲动能;此外,他成功地挽救“两家”召商引资中濒临倒闭的外商投资企业,被誉为“救火者”。

他在文学创作领域造诣颇深,多篇散文、诗歌作品发表于《人民日报》、中国网、凤凰网等国家级权威媒体,展现出学术、商业与人文素养兼具的多元风采。

相关文章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5205378440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1719530292@qq.com

本站所有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资料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本站亦不为其版权负责。相关作品的原创性、稳重陈述文字无法一一核实,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的内容,请联系我们1719530292@qq.com,本站将立即予以删除
返回顶部